返回集团导航页

校园动态
  • 校内新闻
  • 通知公告
  • 教师动态
  • 学生动态
  • 双新建设
  • 双减行动
  • 媒体报道

双新建设

首页校园动态双新建设

物理组开展“双新”背景下的市级研究课活动

作者:陈佩莹 点击次数:3892次 创建时间:2021-09-24

2021年9月16日,以“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落实学科育人目标”为主题的海淀区名师工作站物理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

物理组导师组长宋诗伟老师,导师徐存臣老师、首师大物理系续佩君教授、北京市教育学院物理乔灵芝教授、我校物理教研组长詹光奕、付鹂娟等老师们参与听、评课活动。本节课同时进行线上直播,与北京教育学院物理专题班和海淀区其他名师工作站的学员分享现场课堂教学活动,有效进行了单元化教学、深度学习的尝试。

课堂展示:
本节课,周革润老师展示的是必修三第十章第一节《电势能和电势》,是单元教学设计《电场中的能量观》的第一节课。

在课堂上,周老师以问题链的形式,从能量的角度出发研究电场,让学生将静电场与重力场进行类比,提出电场中类比的关于电势能的认识,利用类比的科学思维方法,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提出电势能的学习路径:从电场力对电荷移动做功开始,从静电力做功到得出跟位置有关的电势能,再利用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得出电荷的电势能。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反思知识的得出过程,培养科学推理、论证的科学思维,使学生深入理解电势能概念的同时,形成对“势能”的正确认识方式。在电势重要概念的教学上,通过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思维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共同寻找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逐渐形成对电势概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中,周老师还结合静电跳球和徒手点亮日光灯的实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验进行了有机结合,把抽象的电势能概念显性化,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力图通过电势能、电势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经历建模、类比、推理、论证、质疑等科学思维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物质观念和能量观念,并体会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运用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点评分享
课后,授课教师周革润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了说明,介绍了本节课在导师徐存臣老师指导下,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及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收获。

导师徐存臣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徐老师指出,这是一节优秀现场教学活动展示,利用电场中的重要概念电势能和电势,进行科学推理类比法和比值定义法的学习。电势能和电势是高中物理中最抽象的概念之一,周老师把概念的丰富内涵和广阔外延分析透彻,并用静电跳球和徒手点亮日光灯的实验帮助学生“疏通经络”,将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进行了自洽,相得益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发芽。
周老师用已知探究未知,带领学生勇攀科学高峰,通过知识的串联、并联、混联把学生的求同存异思维、辨别事物的本质,使学生对“势”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上周老师强化对科学思维的培养,突出类比思想,渗透了化变为恒、微元求和、能量守恒的思想,突破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并站到了一定的高度,通过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把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处,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接着,首师大物理系续佩君教授更从如何更好地落实学科育人目标和教师发展的角度对本节课的教学做出了点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续教授指出本节课力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问题意识的放权,让学生自己提出如何开展研究。第二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在与学生的交互中进行追问和启发,而不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教学进程走。第三是类比方法的引入。周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实体现出了其教学观的发展变化。
续教授就如何更好地落实提出了一般性的建议,营造学生参与的氛围、激发参与的欲望,明确参与的落实点——学生思维内部的个性化参与。
续教授指出为了避免学生对电势的本质属性潜意识形成与电势能有关这种错误的观念,建议本节课可以从场的角度引入。 

最后,乔灵芝教授指出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如何将教学观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做了很多的探索。本节课通过周老师的教学活动比较密集地把学科的核心素养很好地进行了阐释。
宋诗伟老师指出周老师对本节课的物理方法、内涵、思维链、思维逻辑步骤非常清晰,物理立意高,用思维链触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对教材和课程有深入的思考,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概念的学习,是一节很好的教学实践课堂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我校物理组的老师们表示在本次研究课的磨课、专家指导、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收获很多。

撰稿人:陈佩莹
审核人:詹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