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集团导航页

交流动态

首页国际教育中心

弘扬中国书法文化,中外教师迎新纳福 ——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中外教师书写甲骨文“福”字

作者:王靖晖 点击次数:3867次 创建时间:2020-01-13

在美术组和我校美术教师陈默老师的组织与策划下,1月10日下午,北京一零一中国际部“中外教师迎新纳福”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在高办阳光大厅开幕。沐浴着冬日暖阳,国际部全体中外教师同美术组陈默老师一起,学习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分享中华传统文化、迎春纳“福”。

国际部教师手持“福”字作品的全家福合影

国际部程丽副校长携全体中外教职员工送“福”

——甲骨溯源,文脉追昔

活动伊始,陈默老师为全体中外教师上了生动活泼的一堂书法课。她首先介绍了甲骨文字歌的背景。“甲骨文字歌”是以诗歌体为载体形式,从甲骨文的发现、历史、破译、归类和后续研究以诗歌体将甲骨文进行完整的记录和呈现。

国际课程处主任孟学军老师翻译甲骨文诗歌体的解读

——集齐五“福”,挥墨成书

接下来,以一个“福”字为例,陈老师介绍了甲骨文的演变历史以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福”字的基本写法。她强调了甲骨文“福”字的结构特点——“福”字传递着文字祭祀、巫师祭祀活动的动作展示、盛满酒的酒坛和古人双手捧着美酒祭祀上天的信息。

 

陈默老师书写并讲解甲骨文“福”字 

 认真听讲的国际部中外“学生们”

认真思考的国际部中外“学生们”

蔡主任与外方校长JACK先生研讨练习甲骨文“福”字

陈默老师给外教JAMES指导甲骨文中的“福”字结构

比较作品的贾主任与认真反思的外教LUKE(左一)、调皮的外教ERIC(左二)

——书法墨香, 文化寻根

陈老师给中国教师讲解草书的五“福”合一,给外教布置了写“福”的现场临摹作业。她不但现场检查了外教们对“福”文化的内涵理解,还通过提问补充了很多软笔书法的文化背景知识。她手把手地教给外教们临摹的方法,深入挖掘解读中国的新年迎春接福文化。陈老师向外教们介绍了中国农历春节来临,倒“福”贴在门上的习俗,她形象地用拿筷子的方法介绍握笔姿势。当外教JAMES先生提问老师是否有此专业,陈老师介绍了行、楷、篆、隶、草书传递的不同文字密码以及我国大学中甲骨文学及古汉字学有相关专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推荐了象形字典网站给外教,是一位美国人花费了20年整理了中国常用的9000个汉字并逐字进行翻译的内容。陈老师专门对外方校长JACK先生进行了课堂提问,检验他对“福”字象形文字的掌握情况并进一步讲解了古人祭祀天地、双手托酒坛以示崇敬天地、人与人彼此尊敬的文化内涵。外教们挥墨泼毫,浸染墨香,对软笔书法兴趣盎然。

陈老师指导外教ERIC书写甲骨文“福”字

留学指导主管王维佳老师的祈“福”

——太极道法,“福”字真功

陈老师向国际部中外教师介绍了春联展,讲解了软笔书法的真经——“透过刀锋看笔锋”,用软的毛笔写出刀刻的力量感。她把书法比作学“太极”,讲求气息稳,心要静,身要正。笔顺要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毛笔写古,硬笔写今”,透过甲骨文研究,小小“福”字写满中国文化。

据悉,本次活动是北京一零一中延续多年的“春联大会”的序列活动。品牌已经产生,经典依旧传承。国际部程丽副校长携全体中外教职员工借此次活动迎新纳福,喜迎2020新春佳节。我校各中心领导熊永昌副校长、刘子森副校长、陈德收副校长、夏焕春校长助理、姜春主任也纷纷前来助阵。

活动结束,外教们意犹未尽。他们想了解更多书法文化的历史根源,内涵精髓。外教们表示:“通过写“福”活动,他们开启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之门。”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璀璨文明,甲骨文的发现改写了世界文明史的记录,刻划精湛、内容丰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写甲骨文也是继承和弘扬世界文明的体现。正如陆云泉校长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迎新春师生春联书写大会”活动的总结:“基础教育学校传承传统书法文化是延续祖先的优秀文脉,义不容辞。书法鉴赏让学生们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哲学思想、家国情怀,而书写实践则更能培养学生专注、眼手脑协调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愿中外教师能通过此次活动感受到古人的文脉,共享“福”气、喜迎中国年

纳“福”接“福”

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浓墨重笔,它引领着中外教师穿越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这是一场跨越国度的红色祝福,它融合了中外教师对中国书法的探究与深入;这是一场追求共鸣的中西交流,它寻找着中西方写意文化的共同载体;这是一场喜闻乐见的直抒胸臆,它分享着中外教师对美好福气的共同祝愿。

撰稿人:王靖晖

审稿人:程丽 蔡蕾

摄影: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