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集团导航页

交流动态

首页国际教育中心

“2021中国-新西兰地方教育论坛”在我校召开

作者:王靖晖 点击次数:3201次 创建时间:2021-12-09

11月10日至11日,“2021中国-新西兰地方教育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圆明园校区召开。来自海淀区、新西兰惠灵顿市的20余位中小学校长、专家、教师,围绕“激活生命·赋能未来:疫后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本届论坛在海淀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惠灵顿国际教育委员会(EWI)支持下,由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承办,新西兰森根国际集团、大惠灵顿区高中校长联盟(GWSSPA)协办。开幕式上,海淀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李俊杰和惠灵顿国际教育协会主席Roberto Rabel通过视频方式分别致辞。
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孟庆杰、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屠永永、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周来升出席了会议。中新双方线上与会人员达200余人次。

△海淀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李俊杰发言

李俊杰希望在北京和惠灵顿结好15周年之际,中新地方政府间着力探索后疫情时代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开创中新地方教育互动共融的崭新局面。

△惠灵顿国际教育协会主席Roberto Rabel发言

Roberto Rabel对海淀区人民政府、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海淀区教委及一零一中教育集团表示感谢,并表示中新双方的合作必将带来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郝萍主任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在北京一零一中和新西兰塔瓦中学录播的交响乐《我的祖国》和新西兰民族舞蹈《哈卡战舞》中拉开序幕。21所加入新西兰“银蕨计划”的中方项目学校参加了授牌仪式。未来,双方学校将依托“银蕨计划”这一平台,开展务实深入的交流合作。

01  论坛主旨报告:中、新校长经验分享聚焦疫后创新人才培养

在主旨报告中,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做了题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思考》的发言,分享一零一中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考规划、实践策略和实践成果。他表示,面对乌卡时代和后疫情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模式来激活生命、赋能未来,方能守正创新。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通过智慧校园的平台,在疫情期间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泛在的学习模式,既关注全体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又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需求,为集团校K12各学段学生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总校长陆云泉发言

新西兰大惠灵顿区高中校长联盟主席、新西兰荣高泰中学校长Kevin Carter用实例和数据分析了线上教学给学生、家长和老师带来的积极影响。他指出,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能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不断更新与改进线上教学方式,赋能学生的学习。

△新西兰大惠灵顿区高中校长联盟主席、新西兰荣高泰中学校长Kevin Carter发言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围绕“支持联接与自发创生创造多样化学习场域”主题进行分享,回顾了学校和新西兰塔瓦中学两年来的交流故事,重点阐述了“联接”的深刻内涵和思考,分享了学校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场、联接学生自我和社会、联接当下和未来的经验与做法。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董红军发言

新西兰玛格丽特女王学校校长Jayne-Ann Young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师生之间的反馈机制。学校通过各种创新手段,为学生树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持续追求卓越。

△新西兰玛格丽特女王学校校长Jayne-Ann Young发言

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刘荣铁校长作了题为《利用地域资源 开发特色课程 探寻育人之路——“三山五园”课程建设实践探索》的报告。学校将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山五园”必修及选修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地域文化资源在“实践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校长刘荣铁发言

新西兰塔瓦中学校长Brendon Henderson分享了学校的“未来教育”理念,学校从社区、环境、人和实践四个维度构建校本化课程,将科学、数学、人文等学科融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发了全球公民、企业家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相关课程,由此激活学生潜能,为学生发展赋能。

△新西兰塔瓦中学校长Brendon Henderson发言

02  分论坛精彩发言扫描:

ONE.教师分论坛
11月11日,会议分“校长论坛”“教师论坛”“国际教育分享论坛”继续进行。论坛由一零一中国际教育中心赵燕老师主持。

△一零一中国际教育中心老师赵燕主持会议

在教师论坛上,中国、新西兰两国的8位老师围绕课程架构、线上资源利用、特色课程开发、项目学习等主题,进行汇报、交流与分享。 

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静作为SSI项目发起人,作了“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促学生素养发展”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利用课程构建和数字化资源,支持科学教师提升教育质量和科学素养评价方式与内容的创新,通过评价促进中小学教学革新等内容。

△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静发言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Manfredo Manfredini教授介绍了用导入性研究,通过知识分享、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法巩固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注重崇尚个性,尊重差异的未来人才培养观。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Manfredo Manfredini发言

北京一零一中国际教育中心副主任贾婧婧在“绿色城市SSI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题分享中,介绍了北京一零一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多学科知识、交叉学科内容解决社会性问题;培养学生跨文化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科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真实情景的问题,提高发展迁移能力。

△北京一零一中国际教育中心副主任贾婧婧发言

新西兰梅德斯通中学校长Wikus Swanepoel、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老师杨非、新西兰西泉中学老师Kay Wallace、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老师崔淼和武赟、新西兰塔瓦中学老师Iain Westphall,分别围绕“新西兰中小学的STEAM课程”“社会性科学项目研究教学实践”“基于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课程”“科学教育与全球公民科学素养建设”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新西兰梅德斯通中学校长Wikus Swanepoel发言

△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老师杨非发言

△新西兰西泉中学老师Kay Wallace发言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老师崔淼、武赟发言

△新西兰塔瓦中学老师Iain Westphall发言

TWO.校长分论坛

校长分论坛上,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程秋安、新西兰奥克兰文法学校副校长Dr.John Etty等6位校长分别就学校特色育人体系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多元教学与评估等内容展开交流。
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程秋安作了题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发言,介绍了学生通过行走的课堂,向非遗传承人学习,体会匠人精神,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培养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实践创新能力,推进核心素养生成。

△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程秋安发言

新西兰奥克兰文法学校副校长Dr.John Etty介绍了学校在线上教学课程设计、实施方法、反馈机制等方面做出的大量探索,特别是线上学习的积极影响。

△新西兰奥克兰文法学校副校长Dr.John Etty发言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赵建军的发言主题为《动静相宜 赋能成长》。赵校长介绍了学校通过开设书法教育和生命生存教育“一动一静”两大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端正做人”的品格,以及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等能力,致力于践行五育并举。

△中国农业大学附属小学校长赵建军发言

新西兰惠灵顿高中学术主任Cara Weston介绍了学校丰富多彩的课程优势,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地方事务,做到知行合一。

△新西兰惠灵顿高中学术主任Cara Weston发言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的发言主题为《浸润、涵养、内化——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灵动少年》,她分享了与新西兰阿尔巴尼小学友好交流故事,还介绍了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康+”文化高度融合,构建系统化的“康+”德育课程、学科德育及育人特色。

△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田国英发言

新西兰阿尔巴尼小学校长Maree Bathurst介绍了疫情期间与友好校北医附小在线交流情况。学校组织开展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使特色教育深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新西兰阿尔巴尼小学校长Maree Bathurst发言

THREE.“国际教育分享”论坛

在“国际教育分享”分论坛上,新西兰上哈特高中副校长Janetta Van Maren、新西兰塔瓦高中国际部主任Jim Salter、新西兰圣玛丽中学(奥克兰)国际部主任Sue King分别围绕各自学校开展的特色课程,分享了社会性科学课程、学校面向社区现实问题开展调查性研究课程,以及疫情期间学校如何通过丰富的线上活动缓解学生心理焦虑的经验与做法。

△新西兰上哈特高中副校长Janetta Van Maren发言

△新西兰圣玛丽中学(奥克兰)

疫后时期,全球正经历着新的变局和变化,对未来世界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两个半天的“2021中国-新西兰地方教育论坛”圆满结束,双方的学术探讨、智慧碰撞与经验分享,将不断为中国和新西兰两国的基础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赋能。

撰稿:王靖晖
审核: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