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集团导航页

  • 校友之家

校友之家

首页校友之家

甜蜜的回忆一一联中纪事

作者:史晋豪 点击次数:8395次 创建时间:2019-03-20

联中学生 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 史晋豪

【按】1946年3月我校在晋察冀边去首府张家口成立,校名为“张家口市立中学”。全面内战爆发后,学校撤离张家口,辗转行军过程中,最先和张家口女子中学、回民中学合并,学校更名为“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简称“联中”。1947年8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交通学院预科和晋察冀边区农业专科学校部分师生并入“联中”。1948年8月,“联中”与原晋察冀边区行知学校中学部合并,学校更名为“华北育才中学”。

一束荧然的光

青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都淡漠了。唯独40多年前在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读书时的一些小事,却时时萦绕在心头。

几十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变成两鬓染霜的老头子了。可不知怎的,这些小事竟像一束荧然的光,时时在脑海里闪烁、跳跃,永不熄灭。只要一想起来,总是历历在目,如在眼前。有时回味起来还感到甜滋滋的,想丢也丢不开,想忘也忘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慢慢地,我悟出了个中道理:这些小事,乃是播撒在我心田里的,灵魂的种子,在心底里萌了芽,生了根……

校训、校歌、三会

一迈进这所校园的大门,在米黄色的屏壁上“团结、活泼、民主、前进”八个庄严的红色仿宋大字,就映入了眼前。这就是晋察冀边区联合中学的校训。学校领导就是以这八个大字,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培养学生们的品德。开学伊始,不管哪个班级,第一堂课教师要讲的,首先是这八个大字。

倘若,你在早晨七点三十分步入这所校园,那末,"打败了日本法西斯,人民翻了身,在这自由的城市,我们努力学习,准备服务人民……建设新的中国……"悠扬悦耳的歌声,就会从每个教室呈传入你的耳际。这是同学们在晨会上唱校歌。

校歌就像严师一样,时刻告诫着每个同学,努力学习的目的是准备服务人民,建设新的中国。

晨会,是每天第一节课前的例会。以班为单位,由班学生会主席主持,老师不一定在场。时间不超过15分钟。晨会的内容,主要由班主席向全班同学报告上一天班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一一包括表扬和批评某些同学和班里发生的某些事情;以及新的一天开始,要求每个同学应当注意的问题,维护班集体荣誉,或传达校学生会布置的一些事宜。

周会,每周一次,占每周一晨会时间。

周会,是全校性例会,届时各班主席就自动整好自己的队伍到操场集会,站到指定的固定位置。

周会由校学生会主席主持。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一般是由学生会主席向全校同学报告学生会一周的工作。包括以学生会名义批评表扬某个班级,或某个在学习、生活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但很多时间是利用这一机会,传达学校的有关指示和一周来国内外时事政治。

周会规定7点30分开会,但经常是不到7点,操场上早已是歌声四起,人声鼎沸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

“二月里来呀,好风光……”

“唱得好,唱得妙,再来一个要不要……”

“师一班来一个,高一班来一个……”,歌声,啦啦队的呼喊声,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震破耳鼓,划破长空……热血在沸腾,青春在燃烧……

生活检讨会,占每周六下午末节课时间,会议不拘形式,由班学生会主席掌握,采取谁发言先举手,经班主席同意后自由发言。会议内容,除了自我批评外,包括生活、学习,个人、集体,以及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各个方面。气氛十分活跃,冷场的时候不多,互不虚心互相攻击的现象很少发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有分歧,展开辩论是常有的事。根据情况,有时也把生活会,改成演讲会。内容多属时事政治方面的问题。

上述这些活动,对促进团结,沟通思想,加强纪律,提高学习和理论水平,锻炼讲话才能,正确掌握运用民主生活,养成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习惯,以及毕业后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都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一次别开生面的测试

1946年,一个暮春的下午,阳光灿烂,微风轻拂。后操场上的杨柳,伸展着纤细的嫩枝,千条万条;北墙根一些不知名的,也从不惹人注意的小花,散发着清清的幽香。这时,我突然发现,墙上,树上,篮球架上,到处贴满了各种颜色的小纸条,在绿树掩映,夕阳辉照下,显得溢彩流光!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跑前看个究竟。可学生会的一个干部,向我莞尔一笑,打了个丁字手,说“同学,你是哪班的?现在不许去!”当我问他为什么时,他笑而不答,只是神秘地嫣然一笑:“回教室,等一会就知道了!”

少顷,集会的铃声响了,全校师生很快都集合在后操场上。记不清是学生会的主席还是哪位老师讲话了:“同学们,我们今天进行一次全校性的时事政治测验。题目已出好了,都贴在操场的墙上、树上......题目出得很多,究竟有多少,我也不知道。同学们站好,我吹三声口哨,第一声注意,第二声准备,第三声跑步抢答题,谁抢到什么题答什么题。"

三声口哨吹罢,数百名同学,像战士冲锋一样,冲向前去!跑到前边的同学自然有选题的余地,后边的同学就没有这个好机会了!再后边的同学,有的连题也摸不到了,只好自认倒霉,悻悻地看着别人。

我没有跑到最前边,但抢到的题还不错:“四平街在什么地方?有多少人口……”几天来,我对四平街的激烈战斗十分关心,情况十分清楚,所以很快就答完了。后边还加了几句“为了全歼蒋匪,保卫四平,请批准我放下书本,拿起枪杆,到前线去吧!”放下书本的愿望,虽然没有实现,可是测试答卷,我却排到了优秀行列!

大学的先生

我们班一一师范第一班的《教育概论》原由刘凯丰同志担任,后改由纪之同志。倘如这件事出在今天,不要说班主任老师,就是校长恐怕也亲临教室,将这位新任课先生的头衔,向同学们介绍一番的。可在当时,并没有这样做。、

凯丰同志任课未作介绍,改由纪之同志任课当然也就不作介绍了。所以同学们只知道,教授《教育概论》的换了位纪先生,究竟纪先生何许人也,就不十分清楚了。

纪之先生中等个儿,精瘦的身材,穿着一身漂洗得十分干净的灰色旧中山装。面庞是白暂的,眉宇间充满了潜在的聪明和智慧,一见之下,显得格外清雅,颇有些儿教授学者的风度。

纪之先生在黑板上给学生作笔记时,习惯右起竖写,字迹十分流利。不过除了"行"之外,也夹杂着一些"草"书。有些字,有的同学则难以辨认。

"纪先生,请您写清楚点,有的字迹不清!"

纪之同志笑笑“怎么,学校里最高的一班,连这个字也认不得?”

随之,他把同学们提问的字,解说一下,或清笔另写一个。但继续写下去,仍是流利的行草。

“纪先生是大学问家,是教大学的先生。我们老说不认识字,会笑我们程度低的!"有的同学发表高论了!

久之,同学们也就不问了,下课后互相榷琢一下,也就解决了。

不少同学对纪先生的行草感到头痛难认,而我却萌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写得一手漂亮流利的行草,那才显得自己有学问。甚至连陈腐落后的从右往左的竖写,我也颇有兴致。因此,凡我喜欢的认为漂亮的草字,我都比猫画虎地仿写在笔记本上。至今我仍喜欢行草竖写,恐怕与纪之同志当时对我的感染不无关系。

纪之同志讲课时声音很小,只要课堂上稍不安静,后边的同学就不易听清楚。

"纪先生,声音大点,我们听不清楚1"

记之同志抬起头来,向同学们笑笑:

"好吧,大点声音。"然而讲过几句之后,就又和原先一样了!

"纪先生,我们还是听不清!"

纪之同志又抬起头来,照样又和同学们笑笑('你们的声音把我的声音压倒了,还能听得清吗7"

下边的同学骚动了,相互指责抱怨起来“看,不叫你说话或谈

话!”

“你先说的,批评我干吗?”

纪之同志并不作声,而是我行我素,用同样的声音讲下去!说也奇怪,教室里除了纪之同志讲课声,就是同学们作笔记发出的刷刷声,再也听不到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了。

纪之同志讲课的幽默,和他那温文尔雅的仪表风姿,以及深入浅出,善于比喻的教学方法,很快赢得了同学们的心,所以,只要纪之同志一上讲台,教室里马上就变得鸦雀无声了。

四度春雨秋霜,换了人间。

北京解放了。我作为石家庄市的代表,1949年5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华北小学教育会议。在会上见到了纪之同志。高兴的是,纪之同志还记得我。先生见到学生成长起来了,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那该有多么高兴呵!嗣后,我曾接到过纪之同志寄给我的一封信,仍像先生关心学生那样,教诲并鼓励我,在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

社会就是课堂

学校对学生们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我们两个高年级,(高一和师一)更是如此。在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给我们多安排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有时是和教学有机结合的。诸如,"四·八"殉难烈士的追悼会;人代会的竞选活动;对国民党反动派迫害闻一多,李公朴,以及沈崇事件,校场口事件的游行示威,声讨演说等活动,我们都积极地参加了。这对加强同学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认识社会,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年代越久远,认识越清楚,体会也越深刻。我后来才认识到,在那战火纷飞,天上有飞机,地下有追兵,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的行军途中,为什么能十分乐观,置生死于不顾,从始至终地与毛驴结伴,并被同志们誉为"毛驴队"的美称呢?(按:行军路上驮行李的毛驴目标大,容易被敌人飞机发现,故一般人不愿做这赶毛驴,整日与驴为伍的工作)这除了平时接受的教育,在书本上,课堂上,学得一些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外,与直接参加这些社会活动,加深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本质的认识,促进了人生观、世界观的初步形成是有很大关系的。

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校风,带来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边区联中的师生关系,正如校训、校歌所说的那样,是团结活泼的,民主前进的,尊师爱生,共勉向上的。

先生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对先生的尊敬,表现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

时间虽已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但一些老师的音容笑貌,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的班主任

我们的班主任傅克先生,对每个同学的3关心超过了同胞兄弟。他不但关心每个同学的学习,而且也关心每个同学的生活和进步(思想)。可以看得出,他是把班里的每个同学,当作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和战友。而学生们自然也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大哥哥和前进中的领路人了。

记得,是个"赤帝肆威"的下午,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写作文,傅克先生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说“今天天气太热,出去活动一下吧,作文写不完明天再交。”

十分清楚,傅先生是特意来教室告诉同学们天气太热注意休息的。因为他知道,学生们是十分守规矩的,先生布置的任务,同学们不管有什么困难,总是按时完成的。

下午第一节课是作文。作文的命题是《我的故乡》。这是教完鲁迅的散文《故乡》后,让同学们也写一篇散文。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且天气又这么热。傅先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特意来到教室告诉同学们可延时交卷的。这虽是一件小事,可里边却蕴含着老师对学生们关怀备至的心情啊!

班里一个叫李贞荣的女同学病了,李是从国统区来的学生,无亲无故。傅先生除到宿舍看望外,并一再嘱咐其他女同学照料好她的生活,甚至连做什么病号饭他都亲自过问。班里哪个同学哪门功课不好,他都心里有数,除经常过问外,还责成成绩好的同学专门帮助。

一张温馨的笑脸

我们的音乐老师钱韵龄先生,是个性格开朗,天真活泼,不修边幅,整天有说有笑,十分令人喜欢的大姐姐。她不管和女生还是男生,关系都那么融洽;她的态度什么时候也是和蔼可亲的。每个同学都喜欢和她接近。尤其是她那唯一的,六岁的女儿妮娜,更是着人喜爱,同学的一天见不到她,就好像缺了什么。

钱韵龄同志,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好像并不是我们的音乐老师,而是一位和蔼可亲,令人尊敬的大姐姐。而妮娜呢,则又是我们十分喜欢的小妹妹了!这样讲,确实有些滑稽、幽默,不过,我确有这样的感情。

大概只有两天没有见到钱先生了,说也有趣,上完课后,在她的宿舍里,不约而同地聚集了一屋子一-我们的钱先生病了!又有谁能够想象得出,她的同志、战友、老师和伴侣的洗星海同志,在不久前,已在莫斯科离开了人世呢?呵,尊敬的钱韵龄先生,您的内心里不管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可给我们的永远是一张温馨的笑脸。

历史先生的婚礼

历史先生的姓名我已无从忆起,可他那别开生面的结婚典礼,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垂柳依依,微风送爽的五月,当暮色开始降临的时候,聂耳教学室里,已经是歌声悠扬,人声鼎沸了!这里的布置,与其它举行婚礼的场面没有什么区别。主席台的上方挂有一张毛主席像,下边对称各贴一个描红纸大小的双喜字。教桌,在教室的中央摆了一个长方形的方空,桌子上放满了块糖、瓜子和纸烟。教室的半空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花,处处洋溢着新婚宴尔的喜庆。独具匠心的是老师们还根据新郎新娘的共同命运,和传奇般,闪电式的罗曼史,编写了一些幽默、诙谐的打油诗。这些诗必须由新郎(或新娘)念上句,新郎(或新娘)接念下句。每首诗念完,都是掌声震动,令人捧腹。

婚礼最精彩的一项,是新郎新娘站在来宾中间,介绍他们的恋爱史。

男女两位主人公虽然都是由国统区来的?可能因为两人都是大学生,而又都过了而立之年的缘故吧,在这个问题上都很落落大方,没有半点扭捏羞涩之感。当司仪唱完婚礼第五项,“新娘新郎介绍恋爱史”的话音刚落,没等别人动员,我们的历史先生就像讲历史课似地,讲起了他们那不期而遇的,颇有传奇色彩的罗曼史了。大意是:他俩都是不堪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而投奔解放区的。

二人途中相遇,一谈志同道合。男未娶女未嫁,虽然心照不宣,但在他俩人的内心里却偷偷地萌发了互相爱慕之情。从认识到结婚,总共只有四个月。当有人向我们的历史先生提问:“你爱她的什么呢? ”?"答曰:“我爱她从国统区往解放区跑"。又问:“你爱他的什么呢?”答曰:“我爱他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热爱共产党的一心为人民!”顿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同学、同志、战友、兄弟

边区联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同学、同志、战友、兄弟八个字来概括。这四个名词用哪个都很适合,都很恰当,都很贴切。

如果有哪位同学,哪门功课不好,往往是用不到自己开口,或先生说话,就会有同学主动帮助了。倘如,哪位同学缺少一件衬衣,被其他同学知道后,有富余衬衣的同学就会主动送给他一件。哪个同学有个小病,或有个什么困难,只要被其他同学察觉,就会有更多的同学为他排忧解难。同学之间没有什么勾心斗角,互相嫉妒。同学之间闹个小矛盾,互相谈谈心就解决了,到了星期六的生活会上,往往是争着承担责任,首先作自我批评。相互间充满了团结友爱,互相关怀之情。

为避溢美之嫌,我确想找个同学间闹不团结,影响学习,影响关系的例子,写进这篇回忆录里,可使尽脑计,一无所得。(按:师一班均属住宿生,多系原女中毕业生和老区来的学生)

这里收买大粪

阳春三月,江南早是花香遍野了,但这北国的早晨天空还飘飘扬扬的飞舞着雪花。正当走读生们上早学的时候,边区联中的校门口围满了人,出什么事了?原来校门口出现了一张写着"这里收买大粪"的小纸条。当然,很快则有人揭下来报告了校长。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全校。

"校门口出现反动标语了1"

"这回学校非追查不可1"

"这么大事哪能不追查"!

"开除,我看开除也不止!"

你一言我一语,众说纷纭,都等着看个究竟。

事情出乎同学们的预料。学校当局不但没有把这件事和政治联系起来,而且也没有当作一个问题去追究责任。校长只是在一次周会上说"写这个小纸条的同学可能是说,从老区来的同学有的程度较低,我看文化水平低就比作大粪,总不大合适吧?其实大粪有啥不好,不是还可肥田吗?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抗战八年,如果没有老区人民的支援,抗战能胜利吗?老区的青少年那时没条件坐下来读书,今天胜利了就因为他们的程度稍低,就应把他们拒之校门之外吗?其实他们的程度也并不都低,况且有不少同学就是昨天拿枪的战士,因此我们对他们不能嘲笑、歧视!"校长的讲话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

新的伟大的教育

初夏,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走读生们大都回家了,住校生有的到后操场打球,有的则三、五成群地踏着夕阳的余晖,漫步在种着国槐和自杨的校门前的林荫土路上。雨后,靠近田野的城市里的林荫土路,散发着野花、绿叶和泥土混合在一起的芬芳。用了一天功的同学们,这时个个轻松愉快,心旷神怡。恰在这时,高一班教室里的空气,正和这些漫步街头,悠然自得的同学们的心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里正在开着一个有各班学生代表参加的,十分严肃的会议。这个会是校学生会主持召开的。它既不是一般的生活会,也不是批判会。会议叫什么名字,当时并未明确,只是说,开这个会的目的,是想帮助高一的几位同学。事情是这样的:高一班有三名同学,经常混在一起嘲讽女生和排挤、诋毁老区来的同学。有时还无理取闹,打架斗殴,自己不学习还影响他人学习。为此,校学生会召开了这次有各班代表参加的会议。

会议既不责成当事人作检查,其他与会者也不对他们直接进行批评和批判。而是采取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剖析、研究。分析~下,看看这样做会给学校,同学和自己带来什么后果。会议开得严肃、庄重,但形式随便,倒也生动活泼。同学们的发言,虽无高深理论,但都很贴切入理,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三位同学既未辩解,也没有主动进行检查,其中只有一个同学说了一句话:"我们错了!"。

今天,从实际效果看,这次会开得是成功的。他们不但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并出人意料地主动承认,"这里收买大粪"的纸条是他们写的o有的同学把这次会议,称作新的伟大的教育。师一班的赤霞同学,并以此为题,写了一篇特写,发表在当时的《民主青年》上。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生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教育计划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校领导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认识社会,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克服那种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的弊端。这和国民党当局提出的"读书救国论",不准学生们参加社会活动,不准过问政治,正好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学校领导,既注意了在抗战时期,学校教育的所谓"游击习气",也力避一说要搞正规教育,就又重蹈那种"两耳不闯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复辙。学校领导明确提出:学校的教育方针,不只是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把每个同学都教育成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德才兼备的人。学生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别的,是准备服务人民!

在这所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工作能力的国家干部!不应当是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公子哥儿!也不应当是在学校是优等生,到社会却是一个不能适应工作的"书呆子"!这从课程的设置,学校对学生们的要求,以及学校当局给学生们创造的种种条件,都可说明这一问题。

学校当局,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是十分注意的。这体现在教师讲课的严肃认真,和足以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担任高年级(高一班和师一班)历史课的教师,是从国统区来的。国统区的一套教学方法,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一些观点、看法,是不能让学生们满意的,学生们提出意见后,学校很快采取措施,改由一名从延安来的女老师担任。

教师对学生们学习成绩的考查是十分认真的。有计划的课堂提问,作业的批改、检查,平时成绩,临时抽测,定期考试,都做得认真而有序。而学校当局对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十分严肃认真的。不看学生的家住在哪里,期考成绩都要通过邮局(外地学生)、邮送到每个学生家长手里!

为了扩大同学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学校还聘请一些名流学者来校讲学。如萧三、丁玲两位知名作家,都曾莅临联中,就有关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给同学们作学术报告。

有如上述,从课程的设置,教师的水平,良好的教学秩序,和为之服务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都可清楚地看出,这是一所初具规模的,崭新的,新型的正规中学。

因为时局的急剧变化,我军进行战争转移,张家口市须暂时主动撤走,学校于1946年11月份迁至建平县,即现在的河北省平山县西黄泥村。

我们的校长

时间过得越久,我明白的事理越多,就越感到我们的校长是一个很好的校长;是一个慈祥的育人有方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华北联大的同学,把成仿吾校长叫成妈妈。边区联中的同学没有把郝人初校长叫郝妈妈,我看,可能是郝校长的年龄当时只有30几岁的原因吧?不然同学们也一定会称郝校长为郝妈妈的!因为郝校长确实有一颗慈母般的心!

郝校长高健的身材,略黑的脸膛泛着红润,戴着一顶压舌帽。剑眉下一双有神的眼睛,永远含着笑意。他平易近人,经常出现在学生们的中间;他很健谈,可从不夸夸其谈,更多的是以身示教。打扫卫生,修整操场,植树培土,他都参加。他经常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也从不放过一切教育机会。在一次植树时,他一边培士,一边说"你们就和这棵小树一样,需要有人栽培,不然是不好成材的。可你们和小树又不一样,小树没有灵魂,没有思想,人是有思想的,光靠老师不行,还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并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你们毕了业,记着要回来看看,看看你们亲手栽的树,长大了,成了材你们会高兴的!树栽完后,他还让我们做了几块木牌子,写上我们班的名称和年月日,牢牢地挂在每棵小树的树枝上。

斗转星移,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栽的小树怎么样了我是一无所知,然而栽树时郝校长讲的这番话,至今还在激励着我呀!

说明:本文作者为张家口市立中学师范一班的学生。曾任河北省作协经济文学报副主编,1988年离休。本文来源:《圆明春雨育英才——北京一零一中校史》第188-200页。

2017年的史晋豪